“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财经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多重冲击。”8月29日,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外财经教育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暨人工智能时代财经人才培养国际高端论坛”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说,人工智能赋能财经教育创新是不容错失的机遇,财经类院校要携手共同建设“新文科”改革的试验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地,走出一条人工智能时代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特色之路。
赵忠秀说,“我们不妨把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财经人才称为数智化财经人才。当前财经类院校培养数智化财经人才至少面临三方面挑战。”
(相关资料图)
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作主旨演讲
一是财经类院校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的条件不充足、机制不健全,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有待提升。
他表示,人工智能要求新时代的财经人才掌握并融会贯通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持续、深度的学科交叉融合。但财经类高校囿于自身的学科专业体系,理工学科普遍偏弱,经管法文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进行融合存在资源禀赋上的限制。同时,财经类高校已有的经管法文类专业还往往与理工类专业存在学科壁垒,进一步加大了学科交叉融合难度。此外,跨学科的人才培养需要在专业和院系之间打通师资和课程资源,需要学校整体政策的规范与保障,这方面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和健全。
二是财经类院校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缺乏科学规划,师生数智化素养有待提升。
赵忠秀说,人工智能高度依赖数字资源,数智化财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强有力支撑。但当前财经类院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往往缺乏明确规划和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尚未与财经学科的专业特点或学校特色等紧密协同起来。同时,师生尤其是教师的数智化素养不高,影响了财经类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共享水平。财经类院校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推出的教学新技术、新理念等往往处于观望状态,将创新成果应用在教学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数智化财经人才的培育目标不明确。
“这可能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赵忠秀说,当前,相比于理工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的数智化人才培育目标不是很明确。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本身尚处于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人工智能对财经领域就业和人才培养的影响也是高度不确定的。这就要求财经类院校在培养数智化财经人才时,可能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算力去实现大数据在财经领域的应用。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往往要比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更难。
面对上述冲击和挑战,赵忠秀认为,要坚持新文科学科交叉融合理念,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明确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工智能与财经领域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数智素养和能力,拓宽师资引育渠道,推动财经数智化育人模式的改革;加强数字赋能评价作用,发挥数据质量监控新优势;做活人才培养“外”字文章,多方式、多渠道拓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编辑 罗秋红
二审 石云华
三审 岳振